编前话: 现将人民网上陈坚近日发表的《省委书记的临终遗言震撼人心……》转发给大家,希望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尽心。
“我走了,带着几条皱纹、几根白发,也带着疲劳。我不能说有几多成绩、几多贡献,这要留给别人,留给后代,留给历史去褒贬”。这是
市场经济的浪潮,排山倒海般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生存的环境,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内心。宋德福也曾对人说:“这个世界已经变了,这我心里很明白,我也不是刻板的人。但我一辈子培养形成的信念,我不愿再改变了。人总要有点精神。要想做一个好党员,做个男子汉,总要有所坚守,有所舍弃”。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可能有金钱上的廉洁;丧失了金钱上的廉洁,也就导致了道德上的堕落。因此,人们赞美为官需要无所求,从政需要一身廉。然而,“官无所求”毕竟是一种风范,而决非是一种政绩。如今,保持清白廉洁,不被别人打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但作为官员干部,不能将“不叫清波付浊流”作为唯一的追求,局限于“两袖清风”,却是“一事无成”。由此让人感到干部只有做到既廉洁又勤政,才是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真正合格的好干部。干事就是凝聚人心的磁场,就是鼓舞士气的法宝。干事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是一种力量,一种号召。古往今来,老百姓从来都把干事的人铭记于心。李冰父子修了都江堰二千年了,人民还纪念他。兰考人把泡桐称为“焦桐”,以纪念他们的好书记焦裕禄。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宋德福同志之难得,正在于作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严以律己,刚正不阿。正因为这样,他在《我尽力了,福建》那篇文章中,才可以向所有的人坦言:为福建的发展,我尽职了;为福建的老百姓,我尽责了;为福建的干部成长,我尽心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在尽职、尽责、尽心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错位:一是想当官,但不想尽职。有的仅仅看重的是权力、地位和待遇;有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热衷于吃喝玩乐,而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二是想做事,但不想尽责。这些人热衷于搞“自我设计”,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把做点工作当作升官的阶梯,或向党组织伸手要官的筹码。甚至为了个人的升迁,急功近利,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不择手段。一旦达不到目的,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找靠山,拉关系,走门子,四处活动,或者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三是想当官、想做事,但不想尽心。精力和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以为会开过了,话讲过了,工作布置了,责任就算尽到了。他们该管的事不认真管,该干的工作不主动干,该负的责任不自觉负,该完成的任务不用心完成。这些人的行为,虽然没有贪赃枉法那么严重,却败坏了领导干部的声誉,损害了党的形象。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会善解人意、最能体谅国家与政府的“难处”的。老百姓并不要求党员干部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而是希望他们像宋德福同志一样能做到尽职、尽责、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