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和电价上涨之后,下一个“变脸”的,将可能是天然气。由于受到管制,井口天然气价格在过去三年里只上涨过两次。
目前,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只有美国的一半,不到液化天然气进口现货价格的1/3。提价将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带来好处。
路透社报道认为中国可能最早在今年9月提高天然气价格,作为能源价格正常化的最新行动,但是它必须试图在增加长期供应和减少短期需求间寻求平衡。
“天然气价格过低不利于控制需求,调价很可能最快在奥运之后。”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主席何世红称:“能源价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顾及通胀还是与国际接轨,可能都是决策者不得不衡量的利弊,不过现在看来,价改已是势在必行。”这个话题也将会在中国金融网,在九华山庄11月2日到5日主办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中做讨论。
能耗之争
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又正在快速增长,使得中国的绝对能源消耗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预计到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中,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提高能源生产率的意义已变得空前重大。中国政府把能源问题作为首要事项看待。多年来,无论在政界还是其他领域的公开探讨中,关于应对全球能源挑战,其核心问题都是如何保障未来的能源供给。然而,仅仅依靠基础设施的建设来保证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无法解决能源问题的。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投资于能源生产率——即我们所消耗的能源带来的产出水平——在减缓能源需求方面的成本效益要高得多。调查表明,我们有机会将能源生产率的年增长率由1%的历史水平进而提高到2.5%。这样每天可削减相当于6400万桶石油的全球能源需求,等于目前全美能源消耗的150%。
提高能源生产率,也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我们的调查发现,如果能抓住机会提高能源生产率,就可在达到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550 ppm的长期目标过程中,最高实现此目标所需减排量的一半。
“提高能源生产率可通过利用现有技术实现,从而节省新的资金投入,研究表明,未来13年内每年再进行1700亿美元的投资,就可使全世界的终端用户通过提高能源生产率获益。这种投资的经济性是非常吸引人的。从全球来看,这些投资可以产生17%的平均内部回报率。鉴于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中国的回报率可达到30%或更高。
“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风险进一步加大,能源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通过举办‘世界能源金融论坛’来共商大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表示,“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全球性的沟通平台,为提高能源生产率方面的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
价格联动
电价先动,其它能源也似乎看到曙光。煤、电、油的价格调整始终备受关注。18日在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奥运会后这些能源的价格走向,将由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内外能源状况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
“价格往往反映出产品的供求关系,中国正在从政府控制价格体系逐渐向市场价格体系过渡。”面对燃油价格将在奥运会后上涨的传言,张国宝解释说,中国当前是采取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办法,6月19日适当调整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价格,但还是低于国际的价格,这是在考虑了国内各种承受力的情况下决定的。
张国宝说,曾经一段时间,各界关注的柴油供应紧张、排队加油现象已经缓解,特别是汽油供应已经比较宽松。奥运会以后油价会怎样变化,要根据奥运会以后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能源状况而定。
目前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回落,为CPI指数的回落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外部环境。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称:“应抓紧时机,进行油电价格机制的改革。就时机而言,没有绝对合适的时候,关键看经济能否承受,而中国目前并未出现像周边国家那样两位数的恶性通胀。“应该把握时机对能源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左小蕾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