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第一时间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深化能源合作的文件,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也有了出乎意料的进展。据悉,中俄两国计划在今年
6月敲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对华出口俄罗斯天然气合同的条件。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3月22日至24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国事访问。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深化能源合作的文件,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也有了出乎意料的进展。据悉,中俄两国计划在今年6月敲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对华出口俄罗斯天然气合同的条件。年底前,中俄有望谈拢价格,签署长期合同。长期以来,中俄两国间有关天然气进口的谈判陷于僵局,而这次谈判的突破,将有望缓解我国天然气进口的压力。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近30%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2012年度天然气行业运行简况,我国2012年全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增长13.0%。由此可知,我国2012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8.9%,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
在此次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的备忘录中,明确从2018年开始,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且该数量在经过协商之后可以增加至600亿立方米。多年后,如此规模的天然气进口供应量将改善我国能源结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天然气价格将会呈现何种态势的问题。
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价格大概位于每立方米2~3块钱之间,而我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到新疆地区的成本价格就在每立方米2.5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所以进口天然气至少要倒挂5毛到1块钱。而我们进口的LNG(液化天然气)要每立方米4块以上,所以进口越多会使得国内价格涨得越快。”
据了解,当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实行政府指导定价,天然气价格的改革也早已被市场呼吁多时。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关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方案已经初步制定完成,待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审批,而后在全国范围发布实施。从目前来看,未来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也比较强烈,多位专家和分析师都曾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格因长期被压低,低价的国产气和高价的进口气定价并行,天然气价格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明确了价格谈判时间表
长期以来,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难有大的突破,价格没有谈妥是主要原因。此次习近平主席的俄罗斯之行,促中俄天然气谈判有了进展,并就价格谈判列出了时间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研究员孙永祥表示,要把“气”最终谈成,价格仍是“纠结”所在。中方要价比俄方每千立方米低约100美元,加上两国能源合作的多元化,令彼此在价格谈判上都以第三方为参照进行博弈。中国在中亚地区获得了较低廉的气价,而俄《独立报》则报道,韩国愿意接受俄较高的气价,俄日则签署了共建液化气生产基地的备忘录……可见气价要最终尘埃落定,还需中俄双方从战略协作的高度寻求解决途径。
3月23日,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阿列克谢·米勒表示,两国计划今年6月敲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对华出口俄罗斯天然气合同的条件。而在年底前,中俄有望谈拢价格,签署长期合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中俄天然气之间最大的突破就在于列出了价格谈判的时间表,将在2013年年底前给出最终答案。同时,此次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明确了俄罗斯天然气对华出口的优先方向是“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东线,并确定长期合同期限为30年,2018年开始供气,年供气量为380亿立方米,之后经过协商可以增加至600亿立方米。
据悉,如果我国从俄罗斯东西两条进口天然气管道全部建成,将给中国带来每年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气量,因为我国目前天然气年消耗量为1400亿立方米,所以中俄天然气贸易一旦实行,其效益可想而知。
上下游企业均将受益
天然气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能源发展的重点,近期相关领域的多项举措,标志着国内天然气产业已经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也将因此受益。有机构研究报告提出,由于中俄之间油气进出口可以通过管道进行,节省运输成本,随着中俄能源合作的加强,中石油、中石化有望从俄罗斯获得更多低价优质的油气资源。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和天然气价格改革有望推进,整体环境利于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
某机构研究表明:“价改短期最大的受益方是城市燃气公司,然后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天然气产业整体加速发展,除了能让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受益,一些相关配套服务行业也能获得高速增长。”
构建能源一体化合作模式
能源是中俄合作必谈的“老话题”,可此次习近平访俄,却让这个“老话题”焕发出了“新光彩”。3月22日,习近平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中共同指出,中俄能源合作是全面和全方位的,旨在实现互利双赢。双方将积极落实就增供原油、修建天然气管道、中方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建设合资炼油厂达成的共识,扩大核能、电力、煤炭领域合作。
据俄塔社报道,两国电力公司就扩大中俄电力―能源合作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签订协议;俄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石油就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提供天然气项目签署谅解备忘录;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石油一致同意在地质研究、勘探、开采和销售能源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批准了以预付款方式提供原油的协议;就建设和利用天津炼油厂签订了政府间协议。其中,中石油将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一道开发俄北极地区的8个开发区块,这可是俄罗斯首次同意给予中国油田权益。总之,从地质研究、勘探、开采到销售能源环节,以及后期的冶炼环节,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正在摆脱单纯的“供给”关系,向上下游延伸,谋求着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全方位合作模式。
天然的能源合作伙伴
目前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而中国则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因此在能源方面,中俄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对中国来说,目前80%左右的进口原油需要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因此打造东北方向的能源进口渠道是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而俄罗斯就是这一方向最主要的供应方。对俄罗斯来说,近年来也希望摆脱能源出口过多依赖欧洲市场的局面,拟稳步提高面向亚洲地区的原油出口量。今年俄出口石油的15%是面向中国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因此,中俄在各自能源战略格局调整过程中找到了共同利益。